读《朝花夕拾》有感

时间:2024-06-11 21:22:27
读《朝花夕拾》有感900字

读《朝花夕拾》有感900字

手捧着鲁迅先生的《朝花夕拾》,品味着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年少轻狂,思绪不禁飘回那个无忧无虑、充满欢乐的童年时代。

《朝花夕拾》共收入篇作品。包括: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《狗猫鼠》;怀念长妈妈的《阿长与》;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《二十四孝图》;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《五猖会》;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《无常》;写塾师寿镜吾的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;揭露庸医误人的《父亲的病》;描写一个心术不正,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《琐记》;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《藤野先生》;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《范爱农》。《朝花夕拾》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,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、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。

《朝花拾夕》是鲁迅所有作品中唯一的散文集。这本脍炙人口的著作,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。在《朝花夕拾》中,作者将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难忘的人和难忘的事,用语言真情的流露出来。说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时所难忘的经历。他的童年里不是很好的。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长辈的认同。这使他感到很难过,但是他没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来了。他则是将这些长辈的不认同改为动力,写进这部“朝花夕拾”里。他要告诉我们,在童年中的无奈释放出来。

每个人的童年对于自己而言,都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,作者也不例外。当他在老时写下这些儿时的快乐,心中肯定会有所感触的吧,好似重新回到了嬉戏玩耍的时候,无比童真,无比欢乐,别有一般滋味。

从书中可以看书,作者的童年虽不太好过,却并不乏味。学前时,在百草园度过了懵懂时期,整天与小虫子为伍,与花草为伴。油蛉在这里唱歌,蟋蟀也会跑来伴奏,作者在大自然的乐曲中长大。百草园,给了他无限趣味。后来,他去三味书屋读书。读书学习很枯燥,很无味,稍微偷懒一会儿,就会听到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“人都到哪里去了”,只得乖乖回去读书。可以说,三味书屋是枯燥的,乏味的。

文章中,作者表现出了他热爱自然,向往自由的感情。童年的无忧无虑,在他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记忆。是啊,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快乐的。在人的一生中,最美好的时代,莫过于懵懵懂懂的孩提时代了。那时候,很天真,很快乐很快乐,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。曾几何时,童年早已离我远去,进入了少年时期,每天都处于忙忙碌碌的学习中。但童年的美好,始终在我心中,不曾离去。

读《朝花夕拾》有感900字

在暑期中,我读了本鲁迅的《朝花夕拾》。相对于我最近读的其他的书,这本是最薄的了,但其故事,可没想象中那么简单。

《朝花夕拾》记述了鲁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,共收录了《狗·猫·鼠》《阿长与》《二十四孝图》《五猖会》《无常》《从百草园地三味书屋》《父亲的病》《琐记》《藤野先生》《范爱农》这十篇散文。追忆了鲁迅难忘的人和事,抒发了他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。

我很喜欢《阿长与〈山海经〉》这篇文章,记录了鲁迅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,讲到了长妈妈的睡相,讲了她的新年规矩,讲了她送作者《山海经》,这些她与作者发生的事情,无不体现出她和作者之间亲密和温暖。还有其他文章中,讲她踩死了隐鼠,写她给作者讲美女蛇的故事……无论是日常生活中毫不起眼的细节,还是对作者来说“意义非凡”的事迹,都被作者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之中。由此可见,善良、朴实、渴望幸福而又有些迷信的长妈妈是作者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人,使作者对其十分尊敬与感激。我也着实喜欢这个人物。

这篇为长妈妈写的文章可以说是这十篇文章中最温情的了,实际上鲁迅在写这些回忆时,经历坎坷,再者,由于当时社会不够健全,所以,其他文章多多少少都透露出了他对社会的讽刺与揭露。我印象最深的是《二十四孝图》,我也曾听说过里面的故事,但并未做全面了解,只觉得读到的几个故事确实感人,便再无深思了。看了鲁迅的这篇散文,让我十分震惊。也许小孩子的想法是最直接的了,鲁迅儿时便能将故事与现实相结合,发现其中许许多多的弊端,而我们的思想又在哪里?

时代不同,鲁迅后来写《二十四孝图》是为了抨击当时反对白话文、提倡复古的倾向,我们现在已没有这些麻烦的事端。我读到的,就是我们现在的思维定势,读书、看电影、解决问题……我们擅长的是顺着所“应该”走的方向去思考,而很少会去考虑其他的思路。尽管在这个时代中,有时的确需要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去行动,但不可否认的是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思想,缩小了我们的眼界。所以,在可以的时候,我们应该尽量去拓宽思路,像一个孩子一样思考。

鲁迅留下很多作品,许多都让我们受益匪浅。这十篇散文让我们了解了他的童年、他的视野以及当时社会的实况,相比之下,我们自然是幸福的一代,所以,好好成长,好好生活。读《朝花夕拾》有感900字

读《朝花夕拾》有感900字

后来多读了几遍,我懂得了,不要把这样的名著当作美文,其实,这本书的文章看似“聊天”也正是鲁迅的文字魅力所在。它看上去很朴实,甚至比较口语化,但为什么却能够深深地吸引人呢?就是因为这样的朴实,让人感觉很亲切,就象他站在你面前跟你诉说着什么似的,“说”到兴奋处,文字又会变得非常热烈,这就让人能够从中品味和感受鲁迅的点点滴滴。

郁达夫是这样形容鲁迅的文字的:“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,能以寸铁杀人,一刀见血,重要之点,抓住之后,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。”是的,这个特点在《二十四孝图》这篇文章中表现得一览无遗。一开头,便以“寻咒”从侧面点出中心,接下来便诉说了一段他童年的一段故事。其实,鲁迅先生是话中有话啊,他借着说童年看《二十四孝图》的事情,其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.黑暗——即对儿童的不重视。儿童都读不到他们应该读的书,而人们却熟视无睹,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?然而我又想到了现在,现在的孩子们别说爱读书,他们连根本不想读书,不思学习。再看看那时侯的孩子们,他们渴望读书却没有书读,而现在我们有书读却不愿读,这难道不是一个令人悲哀的现象吗?

《朝花夕拾》中那几篇描写人的文章,我是比较喜欢的。首先,这些文章的内容比较吸引我——因为我喜欢看到各色各样的人,再加上鲁迅那种轻松而生动的语言,读着读着,你仿佛就可以看到那个人似乎站在你面前一样。比如《阿长与山海经》,描写的是鲁迅家的保姆阿长。文章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旧时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。有人比喻这篇文章是鲁迅从记忆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异常鲜美的“朝花”。的确,对于这个妇女,鲁迅不但没有避讳写出她的美与丑,反而是怀着真挚的感情怀念她的一切。不论鲁迅对她是佩服、厌烦、喜欢或是讨厌,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的感情。而且我还发现,这个“长妈妈”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“孔已己”很相似,同是旧中国的人民,遭遇也差不多,比如他们的名字,都是已经被人遗忘了的,而外号也是随便起的。可悲的人啊!读《朝花夕拾》有感900字

《读《朝花夕拾》有感900字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